2009年9月29日 星期二

中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有問:「向 ( 歐洲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有無打仗,同邊個打?」



其實中華民國是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是以中華民國名義參戰的。第二次大戰詳情大多,不提了,介紹一下中國參加一次大戰之情況。


中國參加一次大戰,是有國內及國外因素,國內因素是當時的國務總理段祺瑞欲藉參戰為名,爭取國會增加軍費撥款,用於擴充部隊之用,當時皖系因國會撥款而擴編了邊防軍三個師,不過都在之後直皖戰役中被直系軍隊打敗及收編了。


至於國外因素,就是英法兩國在一戰初期,傷亡慘重,需要徵集後備及非戰鬥人員參戰,於是就出現人力不足的情況,因此兩國尋求中國參戰,目的不是要中國軍隊參戰,而是相中國參戰為名,輸出勞動力,這就是一戰時期的華工出洋事件。


華工出洋,我記得是1916年開始,當時主要招募北方華人,因為英法兩國專家認為,中國南方人體質,未必適合歐洲嚴寒天氣,因此就在北方招募,當時共有14萬華工出國,到法國就接手一些後勤工作,例如挖戰壕,搬運糧食、彈藥同傷員,英法兩國就可以將原有的後勤人員,投入戰場。


當時的華工待遇不錯,不過就好危險,如挖戰壕,當時是華工挖完戰壕,英法軍隊才進駐,所以華工反而成為英法兩軍的先頭部隊,加上當時華工文化水平較低,對戰場情況認識少,又無人指導,在戰場遇到危險不知走避,所以死傷頗多,總計約有2萬多名華工死於歐洲戰場,成為一戰的無名英雄。


一戰結束,約有11萬名華工回國,另有3千名華工留在法國生活,法國政府為了協助這批華工適應法國生活,特別成立一個華法基金,聘請一些中國知識份子到法國協助這批華工。因為有這個基金,就發展出中國勤工儉學運動,而最早往法國的知識份子,主要來自由毛澤東成立的”新文文學會”成員,亦即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一批成員。而勤工儉學的參加者,後來來自中國各省,學成回國後,部份成為推動中國現代化的人士,及加入國民黨南京政府成為政府要員,造就中國在三十年代有一個黃金十年的時代,而上海成為當時留法華人的聚集城市,而成為東方的巴黎。


於2006-10-27 23:41:31 知識+ 中發表,但無被選為最佳答案: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6102704461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