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挑夫

有問:「二萬五千里長征,僱用多少挑夫?」



老兄,挑夫屬於輜重兵,即是現時的運輸部隊,而工兵是工程作業為主的兵種,包括修建掩體、戰壕,亦會負責裝拆地雷及裝置炸藥等,是有分別的。

不過你問的問題好有趣,我雖然有研究中國近代歷史,不過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所以不識得回答,而事實上亦沒有完整的統計資料紀錄共僱用了多少個挑夫,不過可以以當時的情況分析。中國在近代有不少內戰,由小規模的省級武裝部隊衝突,至大規模的戰役如直皖戰役、直奉戰役、南北大戰、奉軍入關、北伐、中原大兵變等,都動員了不少軍隊,而糧食彈藥更是不計其數,而當時一般運輸補給情況,是僱用或無償強制徵集農民或平民參與的,俗稱拉夫,而方式是在補給路線上,分段徵集,因為人的體力其實有限,所以不會要求一班人一路負責搬運,而會在一段開始時,通常在農村,召集一批農民搬運物資,到下一條村就再召集一班人,原有的人就就地遣散,遣散時有時會發工資及路費予農民,所以當時農民對這些苦差不大抗抵,有時會視之為送上門的外快。

不過當時軍隊內亦有輜重部隊,主要使用騾、馬等動物為運輸工具,30年代亦有軍用貨車之出現,主要是中央軍使用的美國道其牌卡車,以及由德國近口的運輸車輛,當時中國亦有成立中國陸軍交輜學校以訓練汽車駕駛員。不過在當時物資不足的情況下,如果徵集不到平民百姓負擔,其實運輸責任都會落番部隊的運輸兵身上,不足就再分攤到同一個師的其他步兵部隊身上,因為當時中國軍隊在組織上並不完善,分工亦不會如此仔細,基本上遇到問題時就想到那種方法用得就用那種方法解決。

最後都要分束一下共軍長,征用了多少挑夫。首先按當時的共軍做法,是會在行軍路線前,由共黨黨部人員,先在部隊會經過的農村,動員農民參與革命,接應部隊,再組織農兵分擔運輸工作及補給人員,不過以當時情況,共軍其實是戰敗逃亡中,所以應該是沒有足夠的時間可以予共黨先遣人員組織農民參與,而且當時的長征路線,實際是住民甚少的地區,人都不會多個,又那來挑夫呢?所以結論是當時長征人員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個挑夫啦。因為沒有挑夫,部隊人員都要自行搬運物質,所以扶夫就是共軍自己啦。


於2006-11-14 15:04:53知識+ 中發表: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611130483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