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

日治時期香港人生活

有問:「3年零8個月時期,市民如何維生 ?」




日治時期香港人如何維生,就要寫寫香港淪陷秘史啦!所以又是時候是本人來吹水老作的時候啦!哈!哈!


香港淪陷時如何,就要先講講當時香港政府如何了。1941年12月25日港督楊慕琦宣傳投降,英藉人士就要進集中營,所以政府就陷入癱瘓狀態,那是日軍司令酒井隆中將在九龍半島酒店設軍政府,暫時兼理民政,所貼告示,皆用「中華民國30年,昭和21年」並列,可見仍有壟絡中國人的意味,不過可見未有主導治理香港之政策。淪陷後七天,「興亞機關」在香港大酒店成立,邀請顏惠慶、許崇智、胡文虎等紳耆出任香港新政府的管治班底,不過興亞機關實為日本情報機關,所以當時願意跳火坑當漢奸的名人就不多,真是戰亂之世,堯湯舜禹滿街走呀!哈!不過行政真空仍無法解決。淪陷後八天,日軍在上海銀行一樓設立「民政派出所」,處理一般政務,但仍未是正式政府。淪陷後十天,一批神秘的中國人來港,落腳興亞機關,秘密接見香港紳政界人物,擬組織香港市政府,不過各界對這批操上海話的中國訪客持敷衍態度多,這批烏合之眾在不得要領下就只有鳥獸散了!結果當時香港仍處於無政府狀態,市面蕭條,商舖錢莊仍不敢開門做生產,小市民更是人心煌煌,直到淪陷後27日,日本軍方終於正式宣佈委任磯谷廉介將軍為香港佔領地總督,同時將香港列為軍區而非偽政府,即是香港劃入日本軍方管理,而非民政部門,總算解決了當時社會及政府混亂的情況。


香港被劃入軍區之後,就由軍方接管,亦即是軍法管治,就莫說自由可言。當時香港人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要向「區役所」登記。區役所是甚麼?就是磯谷廉介將軍於1942年3月28日修訂的「佔領地(香港)法例」,將港九分成幾十個區域,並將之改為日本化名稱,如九龍塘易名為「鹿島區」、深水埗名為「青山區」等。各區域設區事務所管轄,由日本人任所長,之後易名為區役所,由華人任所長。在區役所登記了的香港人,就沒有搬遷的自由,而生活就由軍方管理,包括由軍方發給糧食,即是香港實施糧食配給。而每人配給的糧食,就限制在每人每日米「六兩四」的份量,副食品如肉類蔬菜,就沒得配給,由港人自謀解決。而可以領米者,除了先在區役所登記,之後每天要到屬區的「糴米站」輪米,天天都要輪,所以就形成糴米站天天天未光就大排長龍,但都不一定輪到米。就算輪到的,都是米碎米碌,還混有砂石穀殼等雜物!輪米時隨時會受到日軍鞭打亂踢,輪到米也要花功夫篩去米中雜物才有得吃,輪不到就要吃雜糧充饑,就真是吃得有血有淚了!不過到了淪陷後期,日本軍方連六兩四配給都發不出,有錢的人就可以購買黑市米來補充,買不起的就只有買雜糧了。而麵粉價格當時也不平宜,所以當時港人常食的雜糧,就是眉豆、白豆、番薯、粘米粉等。而窮人買不起雜糧,就只有吃木薯粉,木薯粉是沒有營養的物質,只能頂肚充饑,吃了只覺肚子頂著的,沒營養只會變得骨瘦如柴,而且吃得多也能脹死。所以能做到的,會是一頓木薯粉,一頓別的雜糧,或木薯粉混別的來吃。這種苦況,就不是今天太平盛世的看官所能想像的了。基本上當年淪陷區求生之道,首要就是醫好肚饑荒,沒得吃時,也傳過吃人肉也有,甚麼人性尊嚴,道德公義,都統統拋之腦後啦!


香港既列入軍法統治,香港就由日本軍方管治,憲兵隊就成了香港街頭卷尾治安管理人員,當年憲兵執行「佔領地政策」,查禁跳舞、賭博(連打麻雀也不行)、嫖妓等活動,以杜絕市面浮華奢侈的陋習,所以香港市面雖然陸續恢復,不過市面繁華面貌不復如前,可說是大為失色!不過因為日軍在香港設立「慰安所」,當年日軍在香港灣仔洛克道設了許多家慰安所供士兵所用,但供給軍官的「吾妻屋」就不足應付,所以磯谷廉介最後同意重開石塘咀的風月事業,將石塘咀列為「娛樂區」,將全香港的妓寨、導遊社等都集中在這一區,而不能出該區之外,實施期自1942年11月1日開始。當時塘西著名的「金陵」、「廣州」、和「陶園」三大酒家都相繼復業,石塘咀就成為當時蕭條的娛樂事業下,另一畸形的繁華地區!當時市面大部份地區都在軍事戒嚴下,不過就獨塘西一帶充滿頹廢、腐爛,人人醉生夢死的景象。淪陷歲月,人人都沒了希望,也不知明天會是怎樣,徵歌逐色、縱情肉慾就成了當時逃避現實的人常見手段,何甚悽美纏綿呀!


而在民生方面,香港的市面雖然漸見恢復,不過就根本沒甚麼經濟活動可言!因為日軍管治香港,同時對香港經濟進行有計劃的掠奪。這種掠奪的方式,就是我們常聽到的「軍票」而已。其實在淪陷前,港幣因為得到英國英倫銀行的實足保障,所以港幣就是銀元卷,即是等同銀幣的購買力,而可以流通省港澳多地。即是拿著港元及法幣,在廣東省那兒做生意也行,也有人信來人手持的貨幣。加上抗戰軍興,中國許多沿海城市都落入日軍手上,中國政府向外國探購軍火物資等,只有集中在香港進行,因為香港可以換到美元及其他外幣,這是因為香港向內地入購糧食,可以用中國貨幣(即法幣)來交易,中國政府就可以在外匯短絕的情況下,用法幣在香港兌換其他貨幣,用以支付軍火及向外商購物資的付貨資金。因此香港當時就成為東南亞最大的走私與貨貿中心。不過日本人來了,這些貿易就自然被禁。而因為港幣等值銀元,市面上亦存有不少外幣,日軍就用軍票來換這些有價值的貨幣。這些軍票,連日本本土都用不到,亦沒地區的人士,包括國內及澳門地區,會願意收這些軍票。即是日軍用一批批的「公仔紙」或稱之為廢紙,來換取香港市面流通真銀紙!這就同強盜搶劫沒有分別!所以當時香港人的財富,就給日軍用軍票掠奪了!個個一貧如洗,靠那可憐的六兩四來維生,就可見其情之慘!而戰爭後期,香港經濟基本上已一窮二白,糧食配給又不足,活生生餓死的人天天都有,就真是人間地獄!日治政府做到的,就只是間中開放邊禁,讓有能力逃的香港人逃回國內覓食!也有些香港人逃到新界等地投靠親友,因為新界仍有糧食生產,才能勉強保住性命!


到戰爭最後的歲月,因為香港是日本軍區,所以盟軍反攻,香港也列入攻擊名單,不少飛去轟炸日本台灣的美軍轟炸機,也會順道來香港投彈。那時美軍用的炸彈,無論數量與爆炸力,都比日軍用的勁許多倍,所以當年留在市區倖存的香港人,就死在盟軍大規模轟炸香港的行動中,真是死得無辜!劫後餘生的香港人,就只有逃到荒野躲轟炸!所以總結而言,充饑填肚、醉生夢死、荒野逃生,仍當年香港日治時期的淪陷三步曲了!



於2007-09-24 23:01:19知識+ 中發表: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709220334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