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

戰場上的屍體

有問:「通常打完一場仗後 ,剩下來屍體由邊個處理?如果係攻城戰 攻方 剩d屍體 會由邊個處理?會唔會阻止了攻方攻勢? 」




戰場上剩下的屍體,一般當然由打勝的一方來處理,因為打敗的一方早就潰散、四處逃命,那有工夫留下來埋屍體?當然打勝的一方,埋屍體就不是白費功夫的事,因為在情在理,都會埋葬已方陣亡的將士。這是關係到維持本身軍隊士氣的事,試想誰都有機會戰死,死了沒人埋暴屍荒野,肉身給鳥獸開大餐,那有人願意奮勇作戰?所以打勝的一方,就算恨透敵人狠心不理敵人遺下的屍體,都要抽時間埋已方將士之屍體,使之入土為安。而事實是打完仗,死者已已,順道埋敵軍屍體也不是太難的事,就不會狠心不理啦!


事實上,埋屍體只是部份戰後的工作而已,整個工作,統稱打掃戰場,埋葬屍體之餘,尚有許多事情要做,就是回收裝備。因為古代金屬難求,武器生產速度慢,最簡單最快捷補給士兵武器裝備的方式,當然在清理戰場時,收回可用的武器盔甲等物,就算斷了的箭、穿了的盔甲盾牌,破了的刀槍劍戟,都有其用處,如斷了的箭頭可再裝在另一枝箭上,盔甲盾牌刀劍等物都可以融了再打造新的武器,如果破損不大,更可直接再用,這種補給的方式,在古代就很常見。例如滿清當年可以強大,都是拜明軍派大軍清剿,薩爾滸戰役,明軍大仗,明軍就當了一次義務武器裝備運輸大隊,給滿族送了大量金屬材料與武器來裝備,滿族就成大軍了。


所以打掃戰場,清理回收武器裝備,埋葬戰死者,是古代戰爭完結必會做之事。當然世事無絕對,有時基於局勢問題,或者主管將領的意願,就未必次次都會清理完戰場才退兵。例如那枝軍隊要乘勝追擊,或者要轉戰他處,或者救援友軍之類,未必有太多時間清理戰場,就會草草清理一下,就會離開。那些戰場如仍遺下屍體裝備未清理,都會有志願人士來補替,那就是在戰場附近的平民百姓了!他們清理戰場,掩埋屍體,就不一定因為好心腸,當然亦有好心人士,不過若屍體堆積沒埋好,屍體發臭,臭氣四散,附近居民也不好受。如果因屍體腐爛而產生瘟疫,居民就自然首當其衝。而且打掃戰場,也不一定沒有收獲。戰亂的社會,平民就學會在戰場上檢破爛謀生,武器金屬,收集後也可以變賣損錢,而且屍體上的衣服鞋襪,也有平民敢扒下來自己穿,或者當破爛換其他物資,總有人會要的。如果在屍體上找到財物,就更是老天爺的恩賜,中寶啦!所以以前在打仗的歲月,人民也有求生的一套,亦因此戰場上的屍體,總不會沒人來理的。


於2007-09-13 20:34:27知識+ 中發表: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7091301227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