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廣東話比較低賤?

有問:「廣東話比較低賤?」




語言那有高低之分,分別在於個人的修養及學識,如果有人覺得廣東話好低賤,就反映出那人的知識好膚淺及無知,比低賤還不如!而且還是數典忘宗,對中華文化完全無認識,甚至是「認錯老豆拜錯山」的混蛋!

點解,其實廣東話才是真正源自古漢語的語言,才是中華文化傳統,它是源於漢代時漢武帝派遺三十萬大軍南征百越,即現時廣西一帶,這批軍人將原中原文化帶來廣東,是歷史很悠久的的一種語言。而且廣東話是中國最複雜的方話之一,廣東話有九個音調,比普通話多了一倍有多,若是粗糙低俗,又怎可能發展出如此複雜的語言系統?

順便舉個例子吧!就是朗讀唐詩及漢代的詩歌,為何要用廣東話才可以讀呢?而不可以用普通話呢?因為用普通話根本不合押韻。其實漢唐詩歌,有許多普通話是沒有讀音的,反而用廣東話是配合押韻。不信?你可以用普通話讀唐詩三百首試試,看看有多少首是讀得到的啦。我識人試過,用普通話讀唐詩大部份都不押韻,一半有字無音,讀唔通的佔大多數。不信我就請你用普遍話讀「莫使金樽空對月」一句來看看,如何?普通話中是沒有「樽」字讀音的,不要把這句名句讀成「金瓶空對月」就笑死街坊啦!

所以可見唐代人就是以廣東話來作詩,押韻亦都以廣東話的音,所以廣東話就是古代人的母語。而且好多廣東話其實是有音有字添,不過要在古籍中才找得到。好像「旯旮」、「齟齬」,你們又懂如讀嗎?「旯旮」就是我們成日說的「山卡拉咁遠」的「卡拉」的正字。而「齟齬」亦是常話人有「拗撬」的正字呀!其實這些字與音,都是古藉中有的,就顯示古代的中國人,直至唐代,都是用廣東話的天下。如果有人話廣東話低賤,即是話古人低賤,古人是中國人的祖先,即是那人在話自己的祖先低賤。

至於普通話,是盛行於明清兩代之北方語言。所以不要以為現時中國普遍講普通話,就以為古人是講普通話的,如果這樣說得通,那麼現時人人穿西裝,都可以說古人都穿西裝啦!


順帶指出,廣東話與普通話不是有過甚麼選舉,因為一票之差而選出普通話為主要語言,也不是因為孫中山的拉票就讓普通話當選,這只是坊間穿鑿附會的一種說法,在孫中山的生平中並未提及他有為普通話拉票,因為普通話是在1950年才出現,孫中山已死了很久,如何出來拉票?我在知識+見過好多人都這樣講,所以要澈清一下,不要誤導他人使人「又認錯老豆拜錯山」的騎呢攪笑事件簿出現。

普通話實際源於華北的方言,明清年間出現,但當時並沒有標準及統一之語音,不過多以北京話為主流,亦稱官話。因為當時北京為帝都,皇帝都是講北京話的,所以要做官就要學官話,唔係就同唔到皇帝溝通。民國時因沒有皇朝同京官,就叫回北京話,五四新文化運動時稱之為白話,由北京文化界組成之全國統一語言委員會通過以北京話為中國之標準統一方言,並以北京話之語音為基準,當時是由國學大師梁漱冥先生帶領工作小組,製定拼音音標,稱為白話。由當時的國民政府在中國中小學及大學推行教授,這就是當時的白話文運動,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亦沿用白話文為教學語言,但將白話文改稱為國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將國語改稱為普通話。


於2006-11-16 16:47:39知識+ 中發表: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611120134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