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9日 星期五

歐美等國家三餐食甚麼

有問:「歐美等國家, 早午晚三餐食D咩ga」


歐洲及美國人士的早午晚三餐,兩個族群都有些分別,不過可以概括都是以麵包為主食,輔以香料、肉類、芝士等物,與東方食制就分別很大了。本人愛好各國美食,有一點認識,就自然來吹下水,扮下代表先!


在早餐方面,歐洲人多以牛奶、麵包或多士、煎雙蛋或是煙肉為主,份量比較簡便;而美國人多數在早餐大量進食,多士炒蛋是必然的,還有煙肉或肉餅,再加上果汁、咖啡等,份量是很驚人的。因為美國人多是在家中進食,包括早餐及晚餐,午餐就三文治,而只在周末及周日才外出用膳,所以在家中就吃得特多,外出工作時就不需用膳,會如此是因為美國工資高,飲食業成本高,購餐點花費大而沒甚麼好吃,倒不在家中進膳好過。此外,美國人是不能沒有咖啡的民族,早餐吃完大餐後就要來一杯咖啡,不然是沒有精神上班的。


午餐方面,歐洲人一些比較講究,如法國人,亦都有比較簡便的,如英國人,但都離不開麵包和芝士,還有餐酒,歐洲人喝餐酒是很普遍的,尤如中國人喝菜一樣,是日常生活必需品,而不是奢侈的享受,歐洲人稱餐酒為table drink,就可見在歐洲人眼中,餐酒是如開水一樣是日常飲品,所以就不如人誤會般飲餐酒很講考,其實不是,好酒與不好酒都一樣天天飲,沒甚麼特別。


其實歐洲人喝餐酒普通,主要是飲食衛生習慣。因為歐洲人主要吃硬麵包,做硬麵包就不是考大家牙力的事,而是硬麵包長時間烤焗,目的是除去水份,就變得硬了。而除去水份,就可以存放久一點,不會發莓。因為做麵包功夫多,而一般家庭都是自己做麵包的,就不能天天做,因為這樣就沒時間做其他家務,所以通常一次烤一大堆麵包,就可以吃上幾天都不用麻煩。而因為有些麵包會存上好幾天才吃,雖然不會發莓,但不保証沒其他細菌,吃了可能無事,亦可能拉肚子,解決方式就是喝酒,因為酒精能殺菌,一杯下肚,甚麼病菌不死也醉了啦!


值得一提,英國因為宗教問題,不主張喝酒,所以就改飲紅茶,所以英國人就少見飲餐酒;香港因為受英國統治多年,亦受此影響,酒類成奢侈品,就不知歐洲其實地方,飲酒就比飲水普遍。而美國人因為早餐吃得豐富,午餐就簡單好多,只是三文治一份,加個水果,有些人甚至連午餐都不吃,就簡樸得很啦!


晚餐歐美人士都會重視,許多是一家人一齊吃的,所以就會豐富點,但都離不開麵包、肉類、芝士等,其實許多歐美人士,飲食都不太講究,只要份量夠、容易烹煮就行了,不過烹煮都少不了香料和洋蔥,用的香料種類都很多,如咖哩、茴香、迷迭香等;值得一提的是,歐洲咖哩也分辣與不辣兩種,英式咖哩是辣得很的,因為位處海島,冬天濕冷,吃辣是必然的。而歐洲內陸的咖哩,許多都是不辣的,如葡國汁就是咖哩加椰汁煮成的,就是不辣的咖哩。


所以歐洲各國因為地理文化有異,飲食文化及吃的東西當然有異,而美國人雖來自歐洲,但亦有來自非洲亞洲的移民也不少,飲食文化自然更變化多,就不能一概而論歐美人士的飲食會是如何。不過要注意的是,在歐洲不吃芝士洋蔥與飲餐酒,就準要餓死啦!(當然你可以躲在唐人街與世隔絕,就不愁沒中國式食品供應了。)而在美國不喝咖啡就一定要渴死啦!



於2007-06-12 11:36:41知識+ 中發表: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7061200057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