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問:「求中央軍資料」
查本人對八路軍並無好感,本就不想答此題。不過有見中華兒女連自己的歷史也是一知半解,胡塗無知的多,連特區話事人曾先生也是此等貨色,也覺可憐萬分,就破格寫點東西出來,以正視聽!
中央軍之稱號曾出現在中國近代史上之黃金十年,仍是指南京國民政府旗下的軍隊組織,而且不是限於陸軍,當年南京中央政府旗下,也有空軍與海軍。而有中央軍者,相對而言,自有地方軍系。其實中央軍與地方軍,不一定壁壘分明,蓋美國大國至今也是分中央軍與地方軍是也,舉例美國海軍與陸戰隊,就是屬聯邦政府指揮的中央軍,陸軍也有約十個師是歸聯邦政府管,其他陸軍單位如國民警衛軍就歸州政府的地方軍,而美國空軍也分中央與地方系統,戰術及戰略空軍部由聯邦政府統領,而州政府則另有州轄下的航空隊。中央軍與地方軍分別在於指揮權與經費來源之分,一般情況下,聯邦政府無權調動地方軍,不過在緊急的情況下,如聯邦政府對外宣戰,通過動員法案,就可以徵調地方部隊出戰,所以從屬之分,仍視客觀情況而論。舉此例志在說明,分中央軍與地方軍者,非中國獨有!蓋版圖遼闊的國家如美國、中國、前蘇聯等,軍隊發展各有傳統,難於用同一規格編組與及統一指揮,分而治之,未必是個別人士之野心要擁兵自重也!
不過中國在民國時出現地方軍系,就另有客觀因素,就要花點筆墨來說明。民國時的軍事體制,設有陸軍部與海軍,不過都是個光桿司令部,這源於清代混帳的軍事措施。清代自太平天國起事,軍力空洞無力見光,朝廷為了保住江山,就容許地方自組軍隊維持防務,之後更成定制,駐軍更可以在駐地設關卡收稅,不必領朝廷糧餉也能生存,軍隊就成了自負盈虧的「生意」,只要地盤佔得好、佔得大,就不但財源滾滾,更可擴充營業,軍隊多了,就可以搶別人的地盤來坐大,稱雄一方之餘更可以進而搶皇帝謀總統來做,就好過上市集資啦!這就是民初軍閥混戰之形態。特點是個人只要有本事攪到武器人員,就可以組軍隊逐鹿中原。所以民國以來,軍隊派系林立,除了像樣點之派系部隊外,各地都充斥著各式名為保安團、保險隊之地方武裝力量,既不一定聽令於中央政府,例如東北軍,甚至地方政府也不是頭兒!這些部隊有地盤有糧餉就是兵,無地盤佔個山寨就是山賊,山賊剿不了政府招安就成兵,兵賊難分,社會治安與經濟將如何?所以蔣介石要收編地方軍甚至裁軍,就不是為了消滅天下群雄,而是正努力解決清代遺下的地方軍問題!
不過要整治當年混亂之派系問題,就不是一時三刻可見效。蔣介石要整軍,地方軍願意接受整編嗎?八路軍就是一個例子!因為蔣介石整軍是要汰弱留強,不然和招安的兵賊不分有何分別?而更大的客觀難題是,中國從來都是一個文字統一的國家,卻不是一個語言統一的國家!中國各省方言多不勝數,少說也有二百多種方言(你看最近FedEx崇文方言的廣告就知啦!)言語不同,溝通困難,如何將不同省籍人士放在同一支軍隊中?須知現時中國有統一的方言普通話,不過普通話(即國語)的應用,都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而且當時中國教育並不普及,文盲眾多,可以在十年或二十年內將全國廿多個省的方言統一嗎?香港回歸十年,普通話仍不普及,一個彈丸之地都不可能在短短十年間改變方言,那中國遼闊的領土與文盲眾多,又可以用多少時間來改?要知道打仗是玩命的事,你會願意與一批陌生又溝通不到的人一同拼命嗎?所以民國的軍隊,多是同省籍人士組成,蓋同聲同氣,甚至同鄉親友在一起,大家才有信心打拚,這就是地方軍存在的原因。而且中國地大物博,各省人士生習慣迥異,舉例北方人吃麵粉,南方人吃大米,還有不同省籍的菜色,單就吃這方面已教補給混亂!還未算因生活方式不同而可能引起的誤會和衝突,軍人手執武器,內部出現衝突後果可想而知!
言歸正傳,民國初年的陸軍體系,主體以北方軍系為主體,皖、直、奉三系,系出北洋軍,袁世凱時期佔據多省督軍位置,所以論中央軍者,當非袁世凱在小站組建的北洋軍莫屬。之後北洋派系同室操戈,期間亦有中央軍出現,此仍直系軍隊而已。當年孚威上將軍吳佩孚(不是看相那位!)統領直系雄師,開府洛陽,就有「直系即中央、洛陽即中央」的說法。事實上直系軍隊當年就不是爛部隊,尤記得當年中華民國陸軍第三師,師長吳佩孚、陸軍第廿三師,師長王承斌、陸軍第廿四師,師長蕭耀南,都是中國軍隊中一時之選,軍紀嚴明,能打硬仗,軍官多以保定軍校畢業生為主,就夠瞧啦!而且吳佩孚也力謀中國統一,以及推行社會改革,例如禁煙、反對納妾蓄奴,政治上堅持不與日本人合作等,所以直系即中央那年頭,政治還過得去。無奈直系當家曹錕攪賄選要做總統,東窗事發連累直系聲名狼藉,加上革命軍興,倒戈將軍馮玉祥宣佈加入革命陣形,拆直系的台,北伐軍攻陷湖南,與直系軍隊大戰於汀泗橋,直系精銳打光了,直系瓦解,吳佩孚也要息影津門做寓公。及至抗日軍興,平津陷落,日本人也有邀請吳佩孚參政,不過吳上將就堅拒做漢奸,之後病逝天津,各界哀悼。蓋吳將軍雖被指為軍閥,卻不失民族與軍人氣節,在那紛亂動盪的歲月,夫復何求?
中華民國北京政府倒台後,南京國民政府就成了新中央。不過當年蔣介石就不止攪個中央政府,還致力收編地方軍隊,因為地方軍在地方徵稅,政府就無從過問,只會成為地方上的苛徵。而收編的方案,就是地方軍由中央政府提供經費與補給,就可以免除地方之財政負擔,當然就要聽命於中央政府啦。不過中國當年軍隊龐雜,少說也有百多個師,中央政府也不能全部承擔,就自然要裁去一些部隊,而裁多少就成各派軍閥爭拗所在,桂系湘軍與馮玉祥閻石山也因此與老蔣反目,兵戎相見。貽全國整軍會議下,得出六十個標準師的整編方案,中國軍政才勉強統一。這六十個標準師,實際就編成六十五個,番號由一至六十五,以甲種師編制編,就是中央軍的大體規模。當然在這六十五個師之外,地方省府有財力仍可另養幾個師的地方軍,就以乙種師及丙種師編制編,所以當時中國軍隊,實際也有約一百八十個師。至於標準師是那些來源,就見下表啦!
見上表一個有趣的例子,就是陸軍第6師了,其本源是「前清末浙江21鎮新軍」,是接收原北京政府陸軍部隊時轉入中央軍系的,經整編後就成了中央軍主力,誰說中央軍盡是蔣門黃埔嫡系?而陸軍第60及61師就是組成十九路軍的基本隊伍,所以一二八上海戰役時與日軍交戰的十九路軍是貨真價實的中央軍來的!到1935年標準改用德式裝備及編制,稱為整編師,不過抗戰開打時,整編師還未完成編訓,就要上戰場消耗掉,至國難當道,南京陷落,殊堪可惜!還有那些笨驢敢說抗戰打得太遲?
其實當年中央者,就不止陸軍,還有空軍和海軍,也是各有淵源的。礙於篇幅所限,不過仍想寫出來,給那些愚民看清楚當年南京政府是如何準備抗日的!所以介紹中央陸軍就要草草收筆。中國中央空軍始建於1928年,由建立中央航空學校開始,中央航校又名筧橋航校,校址位於浙江杭州筧橋,航校第一期學生主要由中央軍校(俗稱黃埔軍校)第六期入伍生總隊第一隊部份畢業生調入編成,中央軍校六期生是一個堪苛隊伍,入航校的算是幸運兒。之後中央空軍先後接收原北京政府的南苑航空隊與保定航空隊,九一八事件後接收東北航空隊,六一事變後接受廣東航空隊,成為擁有九個大隊三十四個中隊的空軍。詳見附表:
中國空軍主力的第四大隊大隊長高志航空軍上校來自東北航空隊之軍官,而第五大隊則是由廣東航空隊編成。中央空軍雖來自多個地方航空隊,不過主體仍是筧橋航校畢業生為主,而當年航校訓練就很嚴格,由美籍丈官帶飛,用淘汰制,能畢業的都是技術精純之士。不過飛行員畢業數量有限,蔣介石受抗日輿論所迫,就解僱美籍教官,轉聘意大利教官,義籍教官訓練就不論技術如何, 一律合格,致使中央航校自第六期後,飛行員大增,不過技術就……,因此中國空軍雖數量不少,不過經不起戰損,失事的比被擊落的多許多,至南京陷落前,中國空軍已無機可,用不知那些自以為愛國的學生學人有何感想!?
中國海軍,源遠流長,自清代已是三分天下之勢,即北洋、南洋與粵洋水師並立。不過「南北艦隊合一」之議,兩路水師二合為一,成為亞洲實力第一的北洋艦隊,北洋艦隊雖為北方艦隊,實為福建水師之延續,皆因北洋艦隊成軍之後,主要幹部與艦長都清一色都是「福州船政學堂」的畢業生,福州船政學堂始建於福建馬尾港,時人稱之為「馬尾水師學堂前後期」,統稱馬尾系。李鴻章除了攪北洋艦隊之外,為了培訓海軍人員也在天津及煙台辦過海軍學堂,都是沿襲福州船政學堂之學制,所以馬尾系就成了中國海軍之最大伙,人員多歷史久,在陳策將軍在黃埔辦海軍學校前,廣東艦隊人員也有系出馬尾的,所以論中國海軍之本源與正牌,非福建老鄉馬尾系莫屬!進入民國時,海軍部轄下有第一及第二艦隊,型制雖沿襲北洋與南洋水師,但不論南北,馬尾系早已壟斷中國海軍事業,時人劇稱中國海軍為「福建同鄉會」就可見一斑。所以民初之中央海軍,還不是福建水師的天下!不過在此期間就出了一支地區艦隊,那就是東北艦隊了。東北艦隊系出青島海校,與馬尾系自是格格不入,而當時的海軍總長陳紹寬海軍上將,根本不承認青島海校畢業生的資歷,所以將這兩支艦隊放在統一的指揮系統下,會是如何光景?所以當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艦隊投效南京政府後,蔣介石將之編為第三艦隊,卻不歸海軍部指揮,而直屬軍事委員會。同樣情況也發生在廣東艦隊身上,六一事變後,廣東艦隊成為中華民國海軍第四艦隊,直屬軍事委員會指揮,不過這些地區艦隊也難成大器,所以蔣介石另在浙江鎮江成立「電雷海軍學校」,另組中央海軍以抗日。不論抗戰開打時,電雷海校仍未成軍,急於送新兵上戰場,也只是虛晃一招,無疾而終!概嗽!
於2007-10-30 22:56:48知識+ 中發表: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7102004572
速評2013通識卷二
11 年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