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問:「1) 如果他們是像街边擺地攤的,這是否算商業行為?古時抑商,如果他朝高中,是否曾對他的仕途有影響?
2) 接著,官府怎樣對賣字畫為生的讀書人收稅?收的是地稅?不收稅?还是其他稅?
3) 再來,如果某讀書人在遊歷期間進行賣字畫行為(從一城到另一城),這個稅又是怎樣計算的?」
無人答喎!不如我來吹下水好啦!
首先要澄清的是,古代並不抑制商業活動,這個觀點是錯的!商人之所以被稱為商人,乃是源於春秋時代,春秋時代商人成為社會中的一個特定的階級,是因為各國君主很重視商人的存在!商人遊走於各國,既販買商品,也販買情報,各國的國情,商人在經商時可以打聽得一清二楚,而各國君主為要取得這些情報,自然要禮待這批特殊階級,經商不是甚麼見不得人的事,相反是前途似錦之路,有名的呂不韋就是做生意做到做丞相的好例子!那時又有誰說做過生意不能做官的?請問?
到了唐代就更是商業繁盛的朝代,有名的絲路貿易就是經典的國際貿易例子,若是唐代抑商,又那有絲路的繁榮?試想絲綢產地在江南,唐代京城在陝西長安,由江南運絲綢到陝西,再出玉門關,過大漠到中東,路線有多長?規模有多大?動員的人力有多大?出口絲綢之餘,還從中東運回香料、皮革、玻璃等商品,當然小不了酒,商貿規模之大,商業範圍之廣,繁榮情況實難比擬。而且這樣大規模的國際,沒有政府的支持與參與根本不可能成事,試想商路沿途沒有駐軍保護,商人敢帶錢帶價遠行嗎?其實唐代之繁榮,實有賴商貿繁榮之故,唐代靠做生產繁榮王朝,成天朝大國,又怎會抑商?
至於宋代就更是商業皇國,宋代偏安江南,西北國土淪為外夷領地,單是土地稅的收入就已損失過半,那時的宋朝不單沒有國庫空虛,相反的還有大量歲幣來換和平,那些錢從何來?請問?宋代其實以商貿立國,那時廣州就已有專門管理商貿的市泊司坐鎮,商業稅收一毛錢不少,大宋皇帝才不用餓飯!其實現時有個商業名稱叫「朝奉」,就是源自宋代的商業活動。朝奉原是官名,是管理商業的官員,那時許多官員在管理商貿之餘,學懂經商法門,就索性官也不做,去做生意!還沿用做過的官名,稱自己為朝奉!索性開宗名義,表名自已做過官,之後再做生意,完全沒有掩飾自己做過「官」的經歷,朝奉之名由此承傳!所以梁展文仕而優則做地產,就不算甚麼新奇事,中國古代的宋代仕而優則商比比皆是,只是梁老生不逢時而已!所以若宋代抑商,又那有歲幣換和平?做生意不好,那時又那有人有官不做,下海做商人?
其實中國古代抑商,實源於明代,明朝因鄭和下西洋,帶來奇珍也帶來商機,不過朝中那些讀線裝書出身的老學究,對商業無知,怕商貿興起影響他們的政治地位,所以就起來反對,拿死人來做藉口,說孔子抑商,反正孔子早死千年,也不會出來有意見,於是國際商貿拉倒,中國就閉關自守。
到清代情況更倒退,因為滿洲遊牧民族知識水平低,不懂商貿對社會的重要性,反而商人四處經商,恐難管治,才對商貿諸多限制,甚至惡意敲詐商人,攤派苛捐,攪得生意難做,民生更苦!
所以許多人看歷史常有的毛病,就往往將一個時代的情況,當成一路如此。想想只明清兩代抑商,就當成個個朝代如是,那是否可以見現代中國人穿西裝打領帶,就說中國古代人也是西裝打領帶?攪個穿西裝打領帶的孔子出來,一定叫絕!
回到問題,古代的讀書人賣字畫為生,又怎會算作商業行為?讀書人舞文弄墨,乃是表現自己文采的行為,不論換不換到錢。寫文作畫,附庸風雅,古代到現在怎樣也沒有人會當成商業行為,既不是商業行為,又怎會收稅?舉例宋代皇帝徽宗,就是出名的書法家與畫家,現時書法的瘦金體,就是宋徽宗的傑作,徽宗善畫各種奇花異鳥,傳世作品不少,你睇這個知識就知啦: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9020601161。徽宗老爺畫過這麼多丹青作品,又有那個官員收過他一毛稅?皇帝老子都是書法家畫家,賣過畫攤過檔的讀書人又為何不可以做官?
順帶一提,唐宋兩代讀書人出身寒微,賣文為生司空見慣,不過到清代就不同了。清代的讀書人,大多數都是地主老爺,就算不是大地主,都是有田地的農民子弟。既是地主又那用賣字畫為生?最差的都是務農為生,有田耕也不用賣字畫啦。清代階級及戶籍制度很嚴謹,無戶籍無土地人的會被視作奸民、賤民,賤民世代不得科舉!清代有此陋規,仍是因為滿族人不信漢人,所以能考科舉,一定是有戶籍、不會作反的人,因為有戶籍,作反只會累及家人親屬,自然會老實起來。滿族人不信漢人,自會把關不會讓無戶籍來歷不明的人入仕,讓他們掌握朝政來造反!所以那些出身寒微、賣字畫行乞上京考科舉的故事,在清代已是神話!
於2009-04-19 19:49:57知識+ 中發表: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9041000060
速評2013通識卷二
11 年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