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日 星期四

尾禡

有問:「咩叫尾牙ar」


尾牙正式寫法為「尾禡」(音牙),流行於廣東一帶的習俗,台灣現時都有。


尾禡源於「做禡」的習俗。這習俗在以前的廣東頗為常見,多以商界最為重視,每逢農歷初二及十六都會做禡,一年就做廿四次,目的是感謝神明保祐及祈求生意順利,這同時是以前打工一族的福利。因為以前在廣東一帶打工的人,會分作長工及臨時工、即短工,而做長工的多是僱用一年,而且僱主會提供伙食及住宿,而日常伙食,因為以前生活都算艱苦,所以一般都不會大魚大肉,多是清菜少肉為主,而做禡時就會加菜加肉,以慰勞員工。而尾禡就更見重要,就算不常拜神的商鋪都會做禡,因為除了加菜加肉外,還要有酒,實行賓主盡歡,開心吃喝一頓。而做完尾禡當晚,就會發薪水獎金,因為以前銀行多不會接受散戶存款,而且打工仔亦不會存款在銀行,而會存在店舖或老闆處,平時發薪只取點零用,到年尾就提款回鄉過年。而以前打工,亦沒有公眾假期及休息日這些東西,所以基本上是全年無休,只是到過年才放春節假,而一般春節假,都是由尾禡起計,至翌年上元節前,約一個月左右,因為打工仔要回鄉過年,以前交通不如現時發達,春運一般都要幾天、有時可能更多日子才完成,所以不放一個月是不行的。因為員工都回鄉,店舖就自尾禡起開始休業,直到過完春節。


所以做尾禡,或做禡,不單是求神的迷信活動,亦是以前廣東一帶經濟活動的標記。只是解放後廣東及中國各地,再沒有做禡這被視為封建迷信的習俗。而香港戰前亦有做禡的習俗,不過隨著戰後香港工商業發展,商鋪工廠面積有限,就不再提供僱員伙食住宿,做禡這習俗就漸式微。


至於台灣,就仍有做尾禡這習俗,作為新年聯歡會也有。而台灣就會視做禡為拜土地公,因為土地公是在每月初二及十六生日的,所以做禡就變了土地公誕,還被視為傳統文化而已。



於2007-01-16 12:31:48知識+ 中發表: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701140451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