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問:「1. 為什麼德國由 一戰戰敗國 到 二戰時 國力提升這麼強大???
2. 那時令德國 軍事科技走上世界最強的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其他國家做不到?? (如第三代戰機、v2導彈等) 是民族思想方面 的問題嗎???」
德國可以經一戰戰敗又可以在短短十多年就提昇國力,有些原人是甚少提及的,茲作補充如下:
1. 教育:曾記得看過一些歷史論文,大意是評論德國的普及教育的貢獻,其中引論德國首相俾斯麥的言論,俾氏指德國可以打敗法國及達至統一,是歸功於小學教師,因為德國(當時還是普魯士)的小學教育,強調國家觀念及進取的精神,使德國擁有高效率及實幹的國民。所以小弟的意見是就算德國打敗了,但只要有人材,仍是可以復興的。而事實上德國因為戰敗,所以促使德國人放棄舊有的觀念,以尋求改革達至成功的方式。聞名於世的閃電戰術及戰車,都是因為德國軍人放棄傳統步兵戰術及戰壕作戰形式而產生的另類方案,其實當時德國戰車的生產水平連捷克都不如,不過德國人憑實事求是、實幹而不作假的作風下,就創出橫掃歐洲的奇蹟。
2. 軍事教育:其實好少人留意德國的地理形勢,德國國接近亞爾卑斯山脈,平地少而多森林,耕種面積相對比法國少,所以就形成工業的發展,不過這不是主題,而是因為森林多,德國民間打獵風氣甚盛,造成國民對槍械的認識及運用,比其他國家國民都優秀許多,所以在招募及組織軍隊上,德國已具有先天之優勢,這是很少評論有提及的地方。
3. 僱傭兵:承接上一點,德國在未統一前,即是普魯士及各小邦的年代,日耳曼民族已是經常為不同城邦領主當僱傭兵為生。而德國戰敗後,因為條約限制德國軍隊規模,所以很多士兵及軍官都要面對退役問題,而當時有許多軍官,就在政府安排下,為其他國家做軍事顧民及僱傭兵,這種安排的作用是德國可以不需保留大量軍官,但到戰時就可以即刻有一班軍官到任。需知軍官訓練需時,不是如士兵般隨時招募一批就可以上陣作戰。而其中不少是以合約形式,來到中國服務及協助改革中國軍隊的,所以這就解釋到中國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是大量使用德式裝備及德式戰術的國家。而中國在30年代將軍隊現代化,以對抗日本的威脅,期間亦向歟國訂購了不少裝備,其中最大單的是M 35型頭盔採購案,中國政府向德國政府購入三十萬頂德國最新型的M35型頭盔,就為德國的軍事工業,提供了大量資金同市場,而當時德制新式武器,如1號戰車,輪式裝甲運兵車及對戰車炮,都有部份都會先買給中國,在中國戰場做了實戰測試的才生產的。又例如我們常見抗戰時的駁殼手槍,其實是德國毛瑟軍用手槍,是因為在德國沒有市場,所以就於1935年,毛瑟槍廠將整條生產線買給中國,在中國生產,而德國就可以處理了這些過時軍備。
諸如這些往事,注意者想信不多,我寫出來只是有感而發,並無意做最佳答案,只是得見有人肯在歷史中鑽探,所以就補充一些資料,僅此而已。
於2006-12-09 09:52:34知識+ 中發表: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6120802564
速評2013通識卷二
11 年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