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日 星期六

若二戰德中結盟?

有問:「若二次大戰時的德國納粹黨與中華民國結盟而非與日本結盟,中國會否勝利」




其實對於一些假實性問題,本人一向甚少回答,因為有太多變數,難於一概而論。不過見題目出得有思考價值,而且亦都想藉此借題發揮,寫些當年中國的一些實況,所以又在百忙中出來吹下水,老作一下。


查當年中國其實已經與納粹德國,已有實質同盟國關係,這是現今國民黨正統歷史所不願提及的,原因看官自己想想吧。須知二戰前的軍火生產仍不如現時般發達,而兵工廠一般是國營的多,除了美國的兵工廠是民營的,軍火在美國就是一門生意,有錢就誰都可以談。而許多國家,如果沒有政治關係,是不會有軍火交易的,如果對方買了自己生產的武器來打自己,豈不笑死街坊!所以中國向德國大量入購軍火,連生產線也整條買下來,就連德國當時最新型的1號戰車A型都訂購了150輛,這些裝備,就連德國國防軍還未配發到,這樣的軍事合作程度,沒有盟友關係,可以做到嗎?中德軍事合作的情況,可以看我寫的另一知識: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7012903630,不在這裡再寫了。


而且基於政治理念,納粹主義是國家主義的一種,而列寧的共產主義,就主要對著國家主義對著轟,所以反共既為希特勒的立場,亦是蔣介石的立場,因此中德合作,根本就已是很密切的。只是當時政治情況,不會那麼高調,源於美日的合作關係。因為共產主義,想對於資本主義的英美等國,是一項威脅,但納粹主義在亞洲擴張,就同樣對於民主制度構成威脅,所以美國既要防備蘇聯共產主義的興起,亦同時要顧慮納粹主義在中國的情況。而因為美國退出國聯,採閉關自守的政策,就不便參與亞洲事務,但亞洲既與美洲隔海相望,就總不能置之理。因此美國政府就要找些代理人、馬前卒來代出頭了。在這情況下,日本自然人氣急升,因為早於1902年英日已經簽訂同盟條約,英日早已是同盟國。而美國政府更自視為帶給日本現代化的恩人,沒有美國艦隊當年轟開日本的鎖國政策,日本仍是舞著武士刀的土包子,所以美國政府就自然覺得日本最是可靠。因此美國政府在戰前就一直以廉價出售石油及銅鐵等礦產予日本,讓日本有經濟能力生產武器。而從1931年918事件中,中國政府向國際聯盟投訴日本侵略中國領土,國聯派出調查人員到中國東北調查,就只做了個報告事件就不了了之,就可反映當時英美等國,就在背後支持日本侵略中國,就連南京大屠殺這事,英美其實脫不了關係。因為南京被殺的,根本就是德國軍事顧問訓練出來的精銳部隊,日軍大殺戰俘,目的在削弱中國軍隊的實力,亦即是志在消滅德式訓練及裝備的中國軍隊,亦即是消滅納粹軍事在中國的擴展。這種事實,想想就自然明白箇中玄機啦!


所以樓主提出的,就根本不是一個假設,而是接近事實的已發生的事實。即是中德本來就聯手抗日,而日本亦在英美支持下,侵略中國,差別的就是合作的程度而已!


不過正如我之前寫過,政治沒有永遠的朋友,亦沒有永遠的敵人,利之所至,就連殺父仇人都可以同桌把酒言歡。這是放諸四海都通的道理,中國當然不會例外。抗戰初期,美國政府雖然支持侵略中國,不過當時蔣介石的立場是儘辦法拉攏英美的支持的。因為蔣介石的目的在抗日,而不是要打敗英美等國,而且美國有民營軍火工業,亦是德式武器供應不上的另一選擇,而拉攏英美,也不是一定要得到英美的支持,目的當然是截斷英美等國對日本輸出物資啦。正如下文提到日本亦轉而致力拉攏德國,也是立心斷中國的補給。其實現代戰爭,武器其實是次要的,沒有補給,縱是精銳部隊也要完蛋呀!所以美國政府縱是支持日本,中國政府亦沒有和美國政府反面相向,亦沒有必要這樣做。


不過抗戰一打四年後,國際情況就起了變化,先是日本達不到三個月內打敗中國,戰事拖了四年,反而損兵折將、傷亡慘重之餘,還將經濟拖垮,而中國仍是迄立不倒。這樣,美國政治從來是功利主義的,即是政治如生意,如投資的公司不穩,就要準備撤資,更不會笨到再投資下去。日本既然無能力打敗中國,還攪到民窮財盡,彷如一間將要倒閉的公司般,美國政府自要兩手準備,先是在1940年通過修改租借法案,表示租借法案亦可以適用在亞洲地區,即是中國政府也可以利用租借法案,向美國政府借錢買美國軍火,同時凍結了日本在美國的資產儲存。這樣做即表示美國政府將會將政治資本,押在中國政府身上,而不再是日本,這就改變了國際間的局勢了。


美國政府這樣轉軚,就將日本迫上絕路,無錢無物資,如何再打中國?所以日本就要另謀出路,同年派遣山下奉文陸軍中將組成的軍事代表團,出訪柏林,目的是中斷德國出售武器予中國,這同時亦促成軸心國同盟。其實軸心國同盟,是遲到1940年才出現,而不是一早就有。希特勒會轉軚與日本結盟,似是衝著美國向中國租借軍火的法案,因為這樣做,中德就再難在國家主義的基礎上合作。而德國已與英法宣戰,歐戰迫在眉頭,亦難再供應大量軍火予中國。而美國坐擁龐大物資,自會將中國吸引過去,美國當時雖未有參戰,但難保終有一天落水,英美既是同路,中國就終會跟隨美國與德宣戰。所以不如做個順水人情,斷了中國的軍火包袱,又可以拉攏日本,在亞洲扯英國的後腿,牽制英軍的軍力。當然日本這樣做,就刺激了美國政府,因為德日軸心國條約,雖不是衝著美國來而是英國,但美國轉而拉攏中國,也是看在平衡納粹主義在亞洲的擴張,一轉頭日本又成納粹主義在亞洲另一出口,美國政府豈非白忙一場?不過日本去意已決,雙方談不攏就最後要兵戎相向,最後太平洋戰事爆發。這才是當年中、美、日間在國際政治舞台的實況。


回到問題,既然在1937年中德已是盟友,德國將軍法肯豪森仍在抗戰開打後的一年,在中國做軍事顧問,訓練中國軍隊。而日本也在英美等國的支持下侵略中國,結果是不是日本大勝呢?1940年後盟友變敵人,敵人變盟友,日本也佔不到甚麼優勢!不過若果抗戰不是打得這麼早,中國有更多時間訓練軍隊,建立後勤工業,裝備新式武器,戰果就一定不會這麼爛,抗戰也不用打八年,也不用犧牲這麼多軍民的性命!概嘆!



於2007-03-20 12:45:26知識+ 中發表: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7031902446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