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日 星期四

戰爭與進步

有問:「如撇除道德問題,對人類進化而然,戰爭是否必然?
    當人類科技或文化到達一定水平,戰爭就會發生?
    是否正如GEORGE ORWELL的著作內說:『戰爭是必需的,為了消耗多餘的工業生產』呢?
    歷史上,很多比人稱上『新時代』來臨,之前都曾發生大型戰爭,如一、二次世界大戰,那是否說明戰爭在人類進化上有一定的作用?」




撇除道德問題,戰爭不是進步的表現,而是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因素。好矛盾,但這是事實。


就以20世紀文明來說,其實當你比較一下二次大戰前及二次大戰後,人類文明及科技的發展,是有著極大的改變,可以說是突然翻了幾翻。這方面在交通、通訊、醫療及生活用品方便,明顯的改變好大,應該是進步很大。


舉例來說,二戰前汽車並不普及,航空科技仍是初步發展,乘航機旅行是有錢人的玩意,通訊就是有有線電話已經是好進步。工業雖然已有機械及分工,但效率仍是有限的,但戰爭就使許多事物發生改變。


例如現時我們常用的塑膠物件,都是因為二戰而衍生的商品。其實塑膠早在戰前已在一間加拿大化工廠研製出來,但那時塑膠的製造成本高,比不上橡膠,而一般人都用橡膠製品,因此塑膠根本沒有市場,只有留在實驗室做展品。但因二戰時日本佔領了馬來半島及新加坡,全球四分三的橡膠來源及提煉工廠都落入日軍手中,橡膠供應不足,價值上漲,因此塑膠就有市場,而盟軍亦需要橡膠代替品,所以就加速了塑膠生產開發及改良,生產成本亦減低,到了現在,塑膠已成為現代生活必需品了。


此外因為戰爭的需要,汽車的使用普及化,因為煉油工業亦擴展,同時航空業亦在戰時發展,因為航空業需要專用的汽油,另外在通訊、導航及後勤維修等技術都需,而因為戰爭需要,軍方可以投放資源在這方面發展;而雷達及無線電更是因戰爭需要而發展出來的。其實這些東西在戰前已有研發,只是沒有實際用途,所以改進好慢;而戰爭提出了用途需要.就加速了發展,戰後轉為民間生產,現時已普及起來了。

另外因為二戰大量消耗物資,武器、彈藥、糧食、衣服、藥物等,都使原有的生產工廠,改進本身的生產設備及生產方式,以便能更大量生產需要的物資,這些改變,是為現代工廠的基礎,大量生產是主流,因此生產成本降低,產品更能普及化。


除了生產模式的改變及,生產技術亦要改變,因為戰爭需要更堅固的飛機、戰船,戰車等,都使原有技術不斷改變,因為新武器不斷在戰場出現,研製更新更先進武器成為科技主流,而舊有的武器及生產技術就被淘汰。同樣的事情都在醫療方面,戰場上如何快捷傷兵,以減少傷亡,醫療設備以至技術都要改進,變相淘汰了許多舊設備及舊技術。其實因為戰爭而衍生的東西很多,只是現時普及了,就以為科技進步是必然的,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所以,戰爭雖然帶給人類破壞及死亡,但同時因為淘汰舊事物及需求大量物資生產及技術改進,其實反而使科進步了。雖然戰爭是可惡的,但又不得不承認戰爭的貢獻!無奈!


於2006-12-01 10:43:43知識+ 中發表: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6112900432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