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日 星期六

織田信長

有問:「點解明智光秀要反信長既?睇書話明智光秀反之前講左[ 敵人 就在本能寺 ]?有冇人知..?」




織田信長其實是日本戰國史中一個比較傳奇的人物。他自幼已是行為不羈,常有驚人之舉,喜好奇裝異服與新奇的事物,輕視傳統的禮儀,完全不將宗教與迷信放在眼裡。所以信長在日本戰國眾多大名中,因為不落俗套,就往往能在眾多對手中,出奇不意地把對方打得一敗塗地,因而極速上位,亦因為此君之出人意表,難使人信任佩服,所以就最終為最親近之手下作反幹掉,真是成敗定數,由不得人呀!


講開信長,其實信長真是個聰明人。在長篠之戰時,他發明三段式攻擊法,將鐵砲的威力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建造安土城的天守閣也是前所未有的創意。他是個理性主義者,也是個走在時代尖端的人物。1580年,也就是他去世前二年,傳教士歐岡蒂諾拿著地球儀,向他說明地球是圓的。織田信長當場就說:「很有道理!」傳教士佛洛伊斯說:「信長聚集全國的神像與佛像,他的目的並不是要崇拜這些偶像,而是要這些神佛崇拜他。他認為自己就是神,在他上面沒有創造萬物的神。」信長也反對往生極樂的說法,他強調現世利益,認為帶給人們財富、健康、長壽才是最重要的。在本能寺之變的前夕,信長還打算修改曆法。在以前的時代,頒佈曆法是中國皇帝的特權,代表皇帝是時間的統治者。日本天皇也學到這個制度,由陰陽寮來製作曆法。到了戰國時代,除了代表正統的京曆之外,各地也有不同的曆法。信長想要自己製作曆法的決心,也就是表示他才是日本的真正統治者。他廢除關所,讓各國通行無阻。他並依照道路的重要性統一路寬,並種植松樹與柳樹當作路樹。1577年6月,織田信長在安土山的山腳設立「城下町」(城堡周圍的都市)。在這「城下町」的所有商業行為皆免稅,所以稱為「樂市」(Rakuichi)。中世以來,有所謂的「德政令」,也就是免付債務的規定,債款往往在一夕間解除。信長規定,在「樂市」內的商人不受德政令的約束,也就是說,向別人借錢一定要還。織田信長的「樂市令」保障了商人的商業行為。「樂市」廢除中世以來的獨佔、寡佔商業行為,並免除商人的稅金。其實看信長的享政方式,都會信信長是一個英明的君主。


不過信長就不是個完美的偉人,此君脾氣暴躁。永祿12(1569)年,葡萄牙傳教士佛洛伊斯晉見織田信長(Oda Nobunaga, 1534~1582)之後,寫信向耶穌會報告說:「這尾張(現愛知縣)的國王年紀約37歲,個子高而瘦,髮髻上的頭髮稀少,好武藝,脾氣暴躁。他充滿正義感,時而表現出慈悲的一面。他的態度傲慢,極為注重名譽,經常隱藏自己的決斷,巧於運用戰術,不服從規律,也很少聽從部下的進言。別人對他抱持一種異樣的敬畏,他不喝酒,輕視全日本的王侯,他與王侯說話時,採取俯視的態度,彷彿對待屬下一般。」。


而且信長作風就好殘忍,例如他就火燒比叡山,殘殺山上寺院的僧侶與信徒,連老弱婦孺都不放過。雖知戰國時的日本,佛教仍是很多平民信奉的宗教,亦有不少武士都是佛教徒,所以火燒比叡山一事,信長就激起日本國內不少武士的反感,當時明智光秀也表示過不滿,只是最後都接受了信長屠殺佛教徒是因為當時佛門腐敗,所以就要清理一番的論點。不過這就種下了明智光秀日後反信長的遠因。而且信長內心的有黑暗面也不少。從室町幕府滅亡(1573年)之後,到本能寺之變(Honnouji no Hen,1582年)織田信長去世為止,除了長篠之戰外,織田信長主要的勝戰有1574年的平定伊勢長島的一向一揆(信仰一向宗的武裝民眾)、1580年的與本願寺談和、1582年消滅武田勝賴。在他最後的幾年,織田信長偶而出現的慈悲心銷聲匿跡,但內在的殘酷性與虐待狂的一面完全暴露無遺。耶穌會傳教士西門阿爾梅達的書信說:「織田信長一揮手,示意家臣離開大廳時,彷彿全世界都崩潰了,或如野牛突然衝過來一般,不管大廳擠得再多人,一瞬間全部退出。」有人認為,他晚年那扭曲、歇斯底里的性格與一向一揆的戰爭有關。那些信仰一向宗的信徒,不管老弱婦孺,嘴裡高喊著:「南無阿彌陀佛」,在槍林彈雨中往前衝,前仆後繼,彷彿是一場永遠作不完的惡夢般,這與從前以戰國武將為對手的戰爭完全不同。 1579年叛將荒木村重脫困逃走後,信長對那些毫無抵抗力的男女都處以殘酷的極刑。佛洛伊斯的《日本史》中描述:「他首先將120名地位較高的女人綁在十字將上刺死,第二次的處刑是對完全無罪的人處以殘酷的屠殺,其殘暴前所未聞。第三次處刑更加恐怖,毫無人道。他將514名民眾分別關在四間平房,其中有180人是婦女。他收集大量的木材,放火將他們活活燒死。那些男女發出悽慘恐懼的喊叫聲。」信長不停的殘殺,對比較慈悲的明智光秀來說,也是很苦惱的事。因為明智光秀既服眷於信長的領導天才與高超策略運用,不論在政治或是軍事上的謀略,又是當世無人能及,似是曠世的英明君主,但信長另一方面又是一個暴君,輔助信長到底是為虎作倀還是名流青史呢,連光秀自己也攪不清楚!


不過最終使到明智光秀最後反目,就是信長用人的方式,亦即是信長與臣下的關係。信長的用人,是無視於家世與血統,完全是以能力主義提拔人才。但是信長的人性觀有很大的缺陷,他忽視了人的感情與心靈面。他的實力主義固然可以解釋成只注重實力而不注重家世出身,但反過來說,即使過去有功勞,一旦能力低落,或是犯了錯誤,那麼就會被打入冷宮。明智光秀的叛變,其原因固然眾說紛紜,但是追根究底,其最直接的導火線即是明智光秀逐漸受到織田信長冷落。因為早在明智光秀投靠信長時,信長也懷疑過光秀的能力,而且很不客氣的表現出來讓光秀知道,所以光秀一直感到信長不那麼重用自己,待遇也覺得不如人。而最影響信長與臣下關係的,就是因為信長太過懂用人,就都太了解臣下的能力與個性,所以就常常戲弄臣下,如常用替身來和臣下議事,就使臣下感到很不受尊重。信長自命太了解臣下,所以就覺得可以玩弄一下臣下,覺得只要不過火,臣子都奈不了何,這種小聰明,就是致命傷了。明智光秀長信不那麼討好,就常著了信長的擺弄,而信長就忽略了人人不同,光秀不一定如木下藤吉郎(即是日後的豐臣秀吉大名,信長就因為藤吉郎貌似猴子,就常稱藤吉郎為猴子)一般受得了揶揄,還覺得好玩。所以信長自以為聰明一世,卻一直不知道光秀對自己的不滿,加上那信賞必罰的嚴厲方針與暴躁的脾氣,終於帶給他意想不到的結局。


1582(天正10)年6月2日拂曉,織田信長的部下明智光秀(Akechi Mitsuhide)率領一萬三千名的近衛師團叛變,直攻住宿在京都本能寺的織田信長。織田信長的身邊僅帶一百多人,可以說毫無招架之力。織田信長知道大勢已去,只好關在房間裡自殺,享年49歲。在結束生命前,他把最心愛的茶器放在身邊,放火將之燒毀,連同他的身體髮膚在火焰中化為灰燼。織田信長的一生,正如同他最喜歡的歌謠:「人生五十年,與天地長久相較,如夢又似幻;一度得生者,豈有不滅者乎?」



於2007-02-14 11:48:23知識+ 中發表,低無被選為最佳答案: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7021400611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