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4日 星期日

論軍閥

有問:「軍閥有貢獻的一面?」




講開軍閥,想信看官腦海中就不其然浮現一個形象,就是一個穿畢挺軍裝,胸前掛滿勳章;而作風就橫蠻無理,只懂罵人,又甚麼都不懂,動不動就拉人去槍斃啦。這種形象,某情度反映只民國時軍閥的形象,不過就跨張得很,不盡不實。此形象之出現,實拜許冠文多年前拍的一套名為「大軍閥」的電影,許冠文為軍閥創造了一個小丑形象,又為中國近代歷史添上不少歪七扭八的形象,殊感可嘆呀!


軍閥者,其實不是民國於獨有,亦不是中國獨有。君不見非洲索馬利內戰,都有許多擁兵自重的軍閥,基本上擁有兵權,獨擁一方,不聽政府調度的都可以視之為軍閥。所以古之藩鎮、流寇,以至做山寨王的大賊草寇,都可以視作古代的軍閥。所以單以「大軍閥」的形象來看軍閥,就好難說是客觀了。


本人不是軍閥的支持者,不過都來吹下水,皆因治歷史者,原則為客觀真實,而不是以個人喜好來評論之,更不應以坊間杜撰之作,當作真實的事實來看。所以就有必要澄清一下軍閥。中國近代之軍閥,誰都知源自北洋軍系,所以就算到袁世凱在小站組織北洋軍的頭上,就要為老袁劃個大花面啦!查實軍閥之蔓延,應該拜清末時代地方省份可以自組軍隊,自籌餉給。所以中國的軍閥者,其實是世界上最早自負盈虧的企業,你說幾先進呀!不過試想想這樣的軍隊既不是由中央政府發薪水軍費,中央政府自不能指揮調度,這樣的地方武力,才是軍閥的本質!


所以軍閥的問題,是因為是地方武力,不受中央政府節制,才是問題所在,即是無皇管!試想想,任何一個或一班人,可以自組軍隊,割地稱王,連地方政府也奈之若何!這種亂世,老百姓面對大大小小的土皇帝,就只有任憑一人之意願與說話而生活,根本就無法可依。如果這個土皇帝是慈祥的、不貪心與講道理的,人民的生活或不會太辛苦。但如果來個不講道理的,老百姓就當災啦!正如當年直奉戰爭後,東北軍入主北京,因為東北人比關內民眾後腦勺子有點不同,是突一點的,所以當年東北軍在京城橫行,上公車不買票,時人就來了個順口溜「後腦勺子是車票」,倒也閙了一陣子。不過最大問題是兵賊不分,因為只要你有槍有人,佔個山寨也可以自封保安隊、民兵這鳥名堂,定期落區徵糧,劫與徵不分,這種亂法,就更不是沒有皇帝皇朝皇法這麼簡單啦!


不過話又說回來,軍閥這種土皇帝就不一定不講道理,事實上這批出身行伍的大老粗,許多都是挺講道理的,許多都是尊重讀書人的。例外的是東北軍系的張宗昌,此人是軍閥系中最聲名狼藉的大軍閥,時人稱張為「狗肉將軍」,「混世魔王」,「三不知將軍」,他的業積有槍斃了北京著名報人邵飄萍及林白水,之後又拘捕了成舍我要將他槍斃,在各界營救游說下才放人了事。但事實上當年軍閥對報界人士與知識份子,就客氣的多,動槍桿子的就沒幾多個。而有名的「孚威上將軍」吳佩孚(不是看相的那位呀!而是山東蓬來縣人,北京政府時的陸軍第三師師長是也),更是秀才出身,有功名的人,就更加不應以老粗視之。其實軍閥不一定是壞人,更不應將之負評呀!


軍閥為何會好好人,其實不一定,只是時局所限的。因為當年小站入伍的丘八老爺,就不會有甚麼文化水平,才會加入賣命行列。如今貴為一方梟雄,管治一個省或者幾個縣,沒文化沒謀略如何應付?難道出張公文也要自己寫嗎?所以軍閥既要管軍隊,更要做好吏治,不禮賢下士,誰會助你佔地盤、出謀獻策爭天下?單靠槍桿子說槍斃行嗎?人民是有腳的呀!反抗不到暴政也懂逃呀!到時人民跑光了,軍隊誰養?沒人民支持沒軍隊,單靠自己一雙手就能打天下,逐鹿中原嗎?


所以當年軍閥,就對許多文化人報人禮待周到,更要求賢覓士,為府中做軍師、行走也!何謂「行走」,仍當時之優差也,「有事就行,無事就走」,是對當年學者與有地位的知識份子的一份優差,因為平日可以領薪水,但沒有事需要做,可以繼續從事自已原有的職業,如做大學教授、報館主編等;有事才應召出動,為軍閥老闆四出做說客與辦事。想想中國以前竟有此自由工作,就真悔恨遲了出世這麼多年,現時淪落到只能在知識+ 中寫點東西打發時間。


而更有甚者為軍師,寫電報也,更要文采非凡,傾倒眾生。何解?因為當年軍閥之間開戰前,事前必先來一頓電報罵戰,這種罵戰,可不只是意氣之爭,而是要爭取公眾輿論支持,討個出師有名。而當年還沒有電視直播,更沒有政治論壇的時代,如何向公眾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出兵理由?所以就要發電報,通常軍閥開戰前,當然由一方先發一電予敵對軍閥,對方又發電報回應。不過當年電報者,既無數碼保密的技術,所以任何人士只要有電報機一部,對準頻度,就能全文照收。因此當年各大報館,跑政治新聞的老編就不用四處跑消息了,只需置一部電報,請一個電報員,就能知各省軍閥明的動向,就有料交差啦!所以當年電報者,實為廣播媒體、公眾傳媒。而要善用這種媒體,就非那些字也認不得幾個的軍閥做得來、寫得到。因為用字要精簡,不然洋洋溢溢幾千字,如何譯發?收的電報員也會罵個王八啦!電報行文既要精簡扼要,又要大眾都明,更要能鼓動人心,真是少點學養都死啦!所以你說軍閥不會對知識份子文化人禮遇?未開戰已掉人現眼啦!好像以老舍之文名,也要做「倒戈將軍馮玉祥」的幕僚軍師。時勢所然也!


而當年報館編輯總編,就真是個肥缺中之肥缺啦!想不到呢!因為報館收了軍閥的電報政論,或原文印刊,又或撮要印行,但都會寫點社論評論文章,以表立場。而這些文化人的喜惡,就成了主宰輿論的關鍵!所以他們支持或批評,都足以決定軍閥的成敗!就以當年「直系」即中央,首都即洛陽的言論,就造就了直系吳佩孚連敗奉系張作霖,連當年老吳的盟兄湖南督軍趙恆惕倡議聯省自治的主張,處於南北大戰劣勢下的直系都能扭轉殘局,瓦解兩湖獨立運動。所以當年文人的筆捍子,就壓得著武人的槍桿子呀!因此當年軍閥,就會於過年節的日子送禮予各界報人編輯,討個筆下留情。過時節者,一年廿四節氣,平均每月受禮兩次,試想當時全中國有多少個軍閥?會送禮的人多著。所以總編文化人者,領薪水之餘,每月再領雙薪還不止,何其豐碩,何其過癮!真是書中自有黃金屋呀!而且送禮者,正所謂禮多人不怪,收了禮又不等於答應甚麼,所以就可以禮照收、屁照放!罵了那個軍閥也不怕那人之後不送禮,因為你不送時還有人等著送呀!這樣的肥缺,相信現時讀傳理的朋友想也沒想過吧!不過想著也悔恨呀!又是遲出世多年之過,飲恨有之啦!


所以軍閥者,那裡是橫蠻無理的呀!不過就不是盡說軍閥是好人。軍閥也要打倒,不是誰是忠誰是奸的問題,而是軍閥的存在,就造成地方財力困難的問題。試想想,一師之眾都有成萬人,這萬人之眾,單就衣食住行,一個月要花費多少?還有薪水嘛,軍人可不是義工,沒薪水誰會為你賣命?而薪金開支就已夠嚇人,試想想若一人月薪一元,一個月來單是薪金開支已是過萬,可況那時士兵薪水,也不會刻薄到只領一元月薪啦!而地方軍最沉重的開支是軍火,因為軍閥不是正式政府,有些會是,但都只是地方政府,因此在補給軍火上,就不如一個中央政府般方便,價錢亦不會少收,往往還要加倍。因為當年中國軍火工業落後,許多軍火連槍枝子彈都是入口的,不出點高價,軍火商願意冒違法的險將軍火售給地方軍隊或是來歷不明的地方武力嗎?所以這些開支加起來,一個月沒二、三十萬元經費,如何養一個師。而軍閥混戰的年代,一個省沒幾個師,如何與人逐鹿中原,莫說稱霸啦,連守著自己地盤都守不了呀!幾個師加在一起,一個月開支該多少?不要忘記,那時一元已是個大數目,當年做當鋪掌櫃等高薪人士,月薪也是六、七元;當年物價低,一個打工仔一、二元已夠一個月生活的年代,一個月一百幾十萬的軍費開支,不是天文數字是啥!


所以就連吳佩孚威名顯赫,也都不能不拉倒。因為軍閥之存在,最終都要全依靠地方財政支持,例如地稅收入,就幾乎全耗在軍費上,那麼地方省府那有經費攪基建、辦民政。而當年土地錢糧,各省為養兵而漸不願上繳北京政府,結果北京政府就要靠借外債渡日,最後攪到財政崩潰,最後要關門大吉,給蔣介石收編了!其實史家常說北洋政府腐敗,但如何腐敗又說得不清不楚。當年北京政府最大失敗者,為收不到地方錢糧,結果做管財政官員的就要自己貼錢打工,而中央官員因為無薪可領而要自己想辦法搵外快收入,即是貪污。這樣的腐敗,又豈是北京政府之意願?


而最大問題是軍隊既可以自籌軍費,以解決自己吃飯睡覺的問題,就上至將軍,下至連長,都可以軍需名義,隨意在民間徵集(即是打劫)物資金錢,這樣的做法,老百姓的財產如何保障?老百姓身家既朝不保夕,又怎會樂意生產?到頭來民窮財盡,而戰事不了,生靈塗炭,餓俘遍野!何其悲壯!


所以蔣介石打內戰,就不是因為狼子野心,更不是要消滅天下英雄,而目的是建立一支由中央政府管理的軍隊,由中央政府發薪水給武器,地方政府就不用籌軍費,也有經費攪建議、辦教育等民政。而軍隊國家代,正是中國改革及進步的措施。而當年打倒軍閥,收編地方武裝力量,包括共產黨的軍隊,就被視為陰謀鬼計,這道理該如何說?


於2007-04-05 02:29:04知識+ 中發表: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7032300225

沒有留言: